艺美视界网,打造书画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 许莹  杨丽华  万恒

艺美中国网艺术家--庄培森

来源:艺美视界 发布人: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8-14 17:13

  庄培森,1963年生于北京,幼时受张伯驹先生教诲,萌发学书之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先后师从沈鹏、刘炳森、张荣庆诸先生,并得到黄胄、王遐举、白雪石等大家指教,为岭南画派杨善深先生关门弟子,从事艺术品经营管理、收藏与鉴定二十余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华文化学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学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青少年书画院副院长、中华书画协会理事、光明网青少年书画苑艺术指导、北京诗词学会会员等。

庄而逍遥 自然为美

——庄培森近作析

文/张瑞田

  庄培森在写给我的手札中谈到自己的学术理念:庄而逍遥,自然为美。我觉得,他的学术理念,也是他的艺术理念。

  学者冯亦吾先生为庄培森写过一段话:兼擅书画博采众长,学以致用艺苑之光。这段话,是对庄培森本人和庄培森艺术生涯的概括,耐人寻味。

  三年前与庄培森见过面,彬彬有礼,谈吐不凡,言及艺术问题,激情洋溢。他把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建立在书画的沃土上,创作、教学,修身、养性,合而为一。庄培森是有经历的书法家,有经历,视野就不一样。文学创作强调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沉入,没有生活的作家,很难写出深情、深厚的作品。书法创作有自己的美学特征,对生活的要求不直接,也不具体。但是,这不等于说书法创作可以疏离生活,更不能说书法家仅仅生活在象牙塔里就可以实现书法创作的既定目标。

  今年年初,庄培森的《培森书画》一书出版,阅读一过,对他的书法近作有了说话的冲动,这些近作,在结构、内涵、书写的感觉,以及庄培森诗书并重的文化理想,让我联想到当今书法创作的几个焦点问题,如拼贴问题、横向取法问题、去文学化问题。我一直反对书法创作的“本位主义”,也就是过分强调笔法、墨法,而忽略毛笔书写所需要的思想与人格。显然,庄培森有自己的艺术判断和艺术选择,他努力与传统的书法生态保持精神的对接,一支笔,集合书法、国画、诗歌、文章,眼界、胸襟、气质,有特色,也有高度。

  庄培森的书法近作,是诗书一体的。我不断强调,书法家应该是读书人,书法家的书写一旦缺少文化导向,书写的空心化必然暴露。不否定形式主义的优长,只是单一化的形式主义很容易变成艺术的坟墓,把书法的文化内涵和人格力量残忍埋葬。书法艺术与其它姊妹艺术的不同点在于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手段,展现书法家的艺术感觉和文化修养。也就是说,书法艺术对书法家的文化修养是有要求的,仅仅会写汉字,不会成为严格意义的书法家。此中道理,庄培森懂得。他的对联《玉兔苍松》是一幅有文化含量的上乘之作。联语是“玉兔不老过去五十再来五十;苍松长青春华八千秋实八千”,联语由作者自撰,人生况味浓郁,准确表达了作者彼时的心境。作者用行草书书之,沉静、古雅,偶尔为之的章草笔意,透露出作品的苍茫。文辞与书法,达成了文化的统一。庄培森创作的几幅竖式草书中堂,书卷气氤氲可及。《唐多令•学海行舟》、《浣溪沙•作书偶得》就是最好的例证。前者词曰:“江水向东流,沧桑感叹愁。碧云天,淡月如钩。回首崎岖书艺路,磨点线,几春秋。握管意相求,墨香风里柔。愿此生,学海行舟。何日涂鸦堪入眼?小词赋,梦绸缪。”庄培森的草书胎息二王,结字明快,点线清楚,行距之间起伏着作者情感的波澜,含蓄、率真;宁静、开张,彰显着庄培森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黄庭坚评苏东坡书云“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其实,“书卷气”就是书法艺术的本质。文人墨迹流露着文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会在慢慢的书写中形成书卷气,冲和或儒雅,敦厚或含蓄,清迈或简远,幽默或感伤。作为传统审美的一个制高点,书卷气一直是书法家向往的精神境界。

  庄培森的书法充盈“书卷气”。考察庄培森的书法创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庄培森书法魂系帖学,不以视觉冲击力见长,行笔谨慎,从手札文稿中挖掘传统的笔法与意趣。《浣溪沙•作书偶得》就是代表作品。自如、豪迈,舒朗、质朴,生命的情感与线条的灵动相融,体貌中和。魏晋唐宋的墨迹与碑刻,是庄培森书法创作的主要营养源。他是北京人,身体涌动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豪情,也具有文化中心的理性判断,学习书法,其审美旨趣自然与帖学共鸣。

  读庄培森的书法,能够感受到文人书法的诗情与诗意,同时,也会感受到一位书法家娴熟的书写能力。庄培森的字喜取纵势,方笔、圆笔混杂使用,中锋、侧缝交替运行,魏晋韵致,一目了然。他强调行笔的自然,不去精雕细刻,注重意趣的捕捉和神采的提练。写魏晋行草,容易染上“小情小调”,难免浮华痕迹。庄培森深明此理,他习帖,不被婉约束缚,注重书写的“壮美”。书法是个体生命经验、情感的表达,“笔意”浓郁,表达才能通畅、自然,才能有情可抒,有意可达。康有为曾说:“吾得其书,审其落墨运笔,中笔必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故为锐笔而实留,故为涨墨而实洁,乃大悟笔法。” 读庄培森的草书条幅《七绝•项羽》、《七绝•九华山天下第一松》、《水调歌头•全国首届中华泰山美术论坛记》,对康有为的论述就会有新的体会。

  中国文化强调“先文后书”,庄培森对古人智慧向来尊重,因此,他有目的地作诗、行文。他的毛笔进行书法学习和创作,同时,他的毛笔也用来记事、抒怀。庄培森喜欢读书、藏书,喜欢在书城里吟诗挥毫,喜欢与文人吟诵、雅集。值得庆幸的是,少年时期,他就在张伯驹面前朗诵李白的诗,青年时代,吴祖光为其书画展题写展名,今天,他与诗人书法家沈鹏保持紧密的交往。这份经历值得骄傲,书法家一定是文人,仅仅凭借形式的变化,视觉的反差,难以达到书法艺术的审美层次。书法,由书养成,回眸中国书法史,这几乎是一条铁律。

部分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