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美视界网,打造书画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 许莹  杨丽华  万恒

青年书画艺术家--卢鸿杰

来源:艺美视界 发布人: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1-03 13:38

  青年书画艺术家--卢鸿杰

  卢鸿杰1974年生于北京,号大兴居士。师从张健民先生、苏万顺先生。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首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理事,北京晚报画廊签约书画家。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多次举办书画展,作品被社会各界人士收藏。作品被《艺术与收藏》《百年中国书画家名录》《当代书画精英百人画集》《长城颂书画收藏精品集》《厚德箴言——百德成‘语书法集萃》《和谐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集》《风雨同舟六十年——各民主党派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作品集》《艺术》《当代文萃》《城市文萃》《海峡两岸书画家辞典》《中华小记者》《百姓生活》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发展报、北京法制晚报,人物周刊等多部画册,杂志,报刊发表刊登。


 

  来自传统的追问

  ——青年书画家卢鸿杰写真

  刘建伟

  人群中,你可能忽视他;

  认识他,你一定会记住他;

  交往中,你就结识了一位透明的朋友。

  这就是青年书画艺术家卢鸿杰的写真。

  在当今浮躁的艺术创作环境中,他固执地守望着体现自己那个质朴,天真、坦诚的心灵家园。当他把这份努力和热情倾注到书画创作中时,人们的视觉被触动,内心被感染,精神被勾沉起的,正是那潜意识中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性格即命运的咒语,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对卢鸿杰先生的创作行为,我想引伸为性格即作品。如此说的原因,就是要区别于艺术界把艺品即人品作为真理的传说。人品有多面性,被取向的艺品更有多义性。反观卢先生,面对急功近利的艺术界,不迎合、不媚俗,更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就是这个固执的个性,才成就了或者说奠定了他现在的书画艺术张力。

  认识卢先生近二十年了,许多了解卢鸿杰的朋友,每每提起让我写一篇介绍卢鸿杰的文字,我总是好为人师地说:“年轻人还是要沉住气,厚积薄发才能站稳脚跟。”今天看来,是他艺术家的天真欺骗了我。当我一再尚洋在他年年播种年年收获的艺术园地时,我感到了一种失语的愧疚。面对一个天真的艺术家,从何说起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性格。笔者以为,卢先生在书画艺术创作中取得的成绩,他那与生俱来的性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又因为这个性格,决定了他把投入书画艺术创作的行为,选择为自己一生的生活方式。因此,欲要了解卢先生,首先要走进他的世界,尤其对一个不善言辞又全身心倾注在艺术韵律的他,我们一定要看看卢先生以行书写就的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阮郎归》、《醉花葶.定风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陈师道《清平乐》等;用铁线书写的《百顺图》、《百虎图》、《百龙图》、《百福图》和唐诗宋词等;以隶书写的《千字文》、《弟子规》等大量的巨幅长卷,大量的八尺、四尺整纸,大量的尺牍小品,其中还绘制了形式形象各异的《群虎图》、《猛虎下山》、《浩然独存》、《积健为雄》和神态多变的虎头塑造。这样大量的作品,无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尤其是那现代书画家少有问津的铁线篆书。正是卢先生对各种书体,风格、线条语言得心应手的掌握和运用,才有了今天的卢氏风格。人可能说假话,作品只能说真话。

  这些曾参加过中外各种书画邀请展、个人书画展的作品;这些被国内外各界收藏的作品;这些广泛刊登于艺术刊物、报纸、网络、电视台和书画集的作品;每每谈到这些品类繁多的创作时,他没有那种如数家珍的自豪,往往是记不清了,经常要别人告诉自己已被收藏的地方和内容,以及在那里还陈列着他的作品。

  这恰恰是他性格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面。

  我们知道,所有的艺术创作活动,不动起来就不能够把自己对艺

  术的理解充分表现,不静下去则不足以用心沉积艺术内在的联系,感

  悟艺术的精神气韵,开拓艺术的创造活力。

  我们在卢先生的大量创作中发现,一方面是行笔挥洒自如,气势豪迈侵人,另一方面又呈现着庄重、秀丽、柔美的视觉感染。放眼看去他几乎完全以书法线条入画绘制的老虎,其威猛造形,兀自有一种雄健和大气。卢先生作为大师胡爽庵先生的第三代传人,虽然没有付出更多的传统摩绘,其对虎画别开生面的贡献却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对卢先生已经走过的艺术创作道路,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性格使然经历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静态阶段。那是还在青少年时代,他完全凭着自己对线条懵懂的吸引,在描摹中产生着强烈而难舍的兴趣,愿逢机缘,有幸拜了画虎名家张健民先生和著名书法家苏万顺先生为师。这期间,他大量临摹、书写,饥渴择食,充分释放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

  第二阶段,即进入动态阶段。由于他的聪颖好学,在广取博收的耕耘中,不到而立之年已是频繁参加展览,应邀出席笔会,各种社会活动纷沓至来,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这时,一位比自己年长的油画家朋友宴明的行为引起他的关注。宴明自从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后,由于渴望艺术创作的自由状态,一直没有去分配的艺术院校报到,尽管生活过得拮据简单,但全部热情倾注在艺术创作中,历多年而矢志不移,终于画出了不可替代的艺术风格。由此卢先生经常反思,自己这样每天不断地写、每年不断地画,方向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他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困惑,用他自己的话说:“外面的世界馈赠了自己丰富的营养,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其实,卢鸿杰和书画界很多同道一样,不仅面临着艺术的迷茫,而且有一种莫名的失望。然而,失望没有失落,自当感谢多年来不懈的艺术耕耘。正是这次失望的起飞,聚集了他再次翱翔更大的能量。

  人的一生,一旦选择了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也就注定了无法廻避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宿命。献身艺术的人,不仅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动,而且需要具备出众的勇气。因为,在艺术的有情和无情之间,成功者可能跻身艺术殿堂,有望成为照耀后人的一颗星辰;失败者中能成为同道的垫脚石已是幸运,更多的则是徒劳无功,望洋兴叹。卢先生面临着社会的多重影响,他想到了战胜自己。

  于是他进入了第三阶段,即重新的静态阶段。这期间他仍然是每天在写、在画,但显然远离了社会的干扰和心态的浮躁,同时,静下来看书时,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他在对自己的反省中,在对传统的追问中重新找到了创作的动力,和过去同样的东西,由于新的感知,新的眼光使他看到新的境界。虽然伴随着炼狱般的痛苦,也品尝到艺术破解的快感。正像卢先生自己说的,过去仅靠兴趣学艺的时候,伴随自己的只有形式的美,当把心都交给艺术的时候,感觉伴随自己的却是汉字的灵魂。一个近乎闭关修行的过程,不知不觉中七、八年过去了。

  2011年初秋的一个晚上,沉寂多年的卢先生突然给我打电话,他说闷的太久了,想借各界朋友的眼睛挑挑毛病,于是又动起来。当在新闻大厦酒店二楼沁元春茶馆,遁世八年再次出现在故交新知面前的卢先生,仍然是天真不变的纯朴个性,却为我们奉献出多种形式又极具个性形象的作品。这一切都在说明,正是在对传统书画艺术不急不忙的细嚼慢咽中,他追问着传统,反思着自己,并吸收为己用。

  无疑,这次“重出江湖”的动态行为,已然构成了他从艺的第四个阶段。

  回顾走过得路,有人说静为动之母,有人说动为静之母,或说动静互生互利。其实事情也没那么复杂,每个书画家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有或小或大的个体差异,或者完全相反的作用和结果。卢先生艺术创作的成绩,经历了这四个阶段,艺术创作上出色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远离喧闹艺术圈那段安静时期,艺术之手为他种植的一颗颗种子不断在心里发芽。每次谈到于此,卢先生心里总是溢满了感恩之情。当然,各个阶段中,是否遗留了什么隐患或遗憾,目前也是尚未可知。所幸的是,卢先生现在的状态,显然进入了一个亦静亦动,动静随心的境界,他很享受这种可以控制的为己所用的创作环境。笔者以为,这个状态可以成为卢先生今后从艺的第五个阶段,希望作者把这种状态更长地延续下去,假以时日,我们将会看到什么样的卢先生呢?

  卢鸿杰先生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一)

  作品赏析(二)

  作品赏析(三)

  作品赏析(四)

  作品赏析(五)

  作品赏析(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