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美视界网,打造书画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 许莹  杨丽华  万恒

80后的现代主义--元月9日在索卡艺术中心开幕

来源:艺美视界 发布人: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30 16:55

海报

   80后的现代主义

  Post-80s Generation’s Modernism

  策展人: 孙艺玮

  Curator: Sun Yiwei

  艺术家:周栋,郭剑,赵博,陶发,荀贵品,鞠方,张子叶

  Artists: Zhou Dong, Guo Jian, Zhao Bo, Tao Fa, Xun Guipin, Ju Fang, Zhang Ziye

  开幕 Opening:2016/01/09 (周六) 16:00

  展期 Duration:2016/01/09-03/06

  索卡北京很荣幸地宣布将于2016年1月9日推出新展:「80后的现代主义」

  西方人用近500百年的时间将写实艺术或者说古典艺术达到顶峰,19世纪后半期之后,艺术家开始慢慢放弃写实,在美学上脱离对主题的关注,更加关注视觉艺术基本的形式要素,在形式上追求变形,强调画家对于画面的主观安排,最后甚至演变为抽象,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阶段由此开始。现代艺术是场革命,这场革命从塞尚开始,然后是高更,梵高,毕加索,马蒂斯,他们相继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不再像古典艺术那样追求写实,追求自然美,而是创造更多“有意味的形式”,追求“艺术美”,艺术家开始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史上定义“现代艺术”主要是指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结束。1960年以后,随着波普艺术的出现,艺术进入了另外一个全新的阶段,可以完全丢掉形式,不要美,不要现代艺术追求的形式外表,只要传达艺术家的想法,表达艺术家的观念,而这个媒介可以是任何你可以想到的方式或是物品,或者干脆就是生活本身。艺术变成可以是丑的,失落的,反抗的,甚至于反美反高贵的,等等。就此“当代艺术”登台。但事实上,在现实中并不是说“古典艺术”就消失了,或者“现代艺术”在1960年以后就没有了。直到现在,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是刚出现时的一个主流,而变成艺术的一个类别。形式主义的作品和观念艺术的作品都在当下不断产生,丰富着艺术史的发展。

  现代艺术就止步于抽象?当下发生的艺术都统称为当代艺术?现代艺术提倡艺术美,主要通过其形式上的创新来加以判定,最终还是区别于当代艺术,20世纪60年代以后,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的当下,仍有一部分艺术家做着现代主义方向的探索,没有脱离架上本身,没有脱离对于形式主义或是“艺术美”的追求。在没有脱离架上绘画的前提下,探讨更多艺术美的可能性。西方现代艺术从具象到抽象这一整个的发展过程,用了近一百年才完成。中国的现代艺术阶段自85新潮开始只走了短短二三十年,不可能很快走完。那中国的当下,除了活跃着的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从事着影像,行为,装置,新媒体的创作之外,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艺术家,坚持在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轴之下,进行着没有脱离形式主义的艺术实践。在此背景下,策展人孙艺玮邀请7位80后艺术家,分别为:周栋,郭剑,赵博,陶发,荀贵品,鞠方,张子叶。试图阐释现代艺术更为宽泛持续的概念,尤其在中国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现代主义时期对于中国并不是一段过去的历史,反而是不断地有新的更为年轻的创作者以不同的架上绘画表现方式,结合个人不同地域背景与文化背景,创作出内容更加丰富的现代艺术,更为多样的现代艺术依然正在发生。在策展人孙艺玮看来,没有放弃绘画,作为画者,就意味着没有放弃现代主义的表达方式。最终的呈现依旧追求着“艺术美”,没有放弃形式主义的表达诉求。邀请的这7位艺术家创作风格各异,唯一的相同点是都为80后,都选择用架上绘画为主要的创作方式,进行着各自在当下的现代主义艺术实践。这些年轻的80后艺术家,他们在创造新的绘画语言的路上,以强烈的个人化的图式表达,在不断的艺术探索过程中,丰富着现代主义艺术的面相,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此展将持续至3月6日,欢迎大家莅临参观。

  80后的现代主义

  文/孙艺玮

  西方人用近500百年的时间将写实艺术或者说古典艺术达到顶峰,19世纪后半期之后,艺术家开始慢慢放弃写实,在美学上脱离对主题的关注,更加关注视觉艺术基本的形式要素,在形式上追求变形,强调画家对于画面的主观安排,最后甚至演变为抽象,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阶段由此开始。现代艺术是场革命,这场革命从塞尚开始,然后是高更,梵高,毕加索,马蒂斯,他们相继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不再像古典艺术那样追求写实,追求自然美,而是创造更多“有意味的形式”,追求“艺术美”,艺术家开始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史上定义“现代艺术”主要是指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结束。1960年以后,随着波普艺术的出现,艺术进入了另外一个全新的阶段,可以完全丢掉形式,不要美,不要现代艺术追求的形式外表,只要传达艺术家的想法,表达艺术家的观念,而这个媒介可以是任何你可以想到的方式或是物品,或者干脆就是生活本身。艺术变成可以是丑的,失落的,反抗的,甚至于反美反高贵的,等等。就此“当代艺术”登台。但事实上,在现实中并不是说“古典艺术”就消失了,或者“现代艺术”在1960年以后就没有了。直到现在,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是刚出现时的一个主流,而变成艺术的一个类别。形式主义的作品和观念艺术的作品都在当下不断产生,丰富着艺术史的发展。

  现代艺术就止步于抽象?当下发生的艺术都统称为当代艺术?丹托曾这么说:“长期以来我都认为,‘当代艺术’就是现在正在创作的现代艺术。”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以各种反艺术的创作方式出现,他才慢慢意识到“当代逐渐意味着某种创作结构内所做的艺术,而这种创作结构是以前整个艺术史所没有见过的……因此,我要积极地在‘现代’和‘当代’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的分界来”。现代艺术提倡艺术美,主要通过其形式上的创新来加以判定,最终还是区别于当代艺术,20世纪60年代以后,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的当下,仍有一部分艺术家做着现代主义方向的探索,没有脱离架上本身,没有脱离对于形式主义或是“艺术美”的追求。在没有脱离架上绘画的前提下,探讨更多艺术美的可能性。西方现代艺术从具象到抽象这一整个的发展过程,用了近一百年才完成。中国的现代艺术阶段自85新潮开始只走了短短二三十年,不可能很快走完。那中国的当下,除了活跃着的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从事着影像,行为,装置,新媒体的创作之外,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艺术家,坚持在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轴之下,进行着没有脱离形式主义的艺术实践。在此背景下,我邀请7位80后艺术家,分别为:周栋,郭剑,赵博,陶发,荀贵品,鞠方,张子叶。试图阐释现代艺术更为宽泛持续的概念,尤其在中国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现代主义时期对于中国并不是一段过去的历史,反而是不断地有新的更为年轻的创作者以不同的架上绘画表现方式,结合个人不同地域背景与文化背景,创作出内容更加丰富的现代艺术,更为多样的现代艺术依然正在发生。

周栋 一路走下去,不要有目的  布面油画 215X300cm 2014-2015

  周栋(1980-)

  生于1980年的周栋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观众在他的画面中看到破烂的城镇楼房,破碎的小城一角,不起眼的小城里不起眼的人。在中国社会的几十年剧变中,闭塞又简单的年代已经过去,无数的小城镇成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最为真实的第一现场。看似无聊的完全不能入景的混乱的小城景观,却在周栋的画笔下,让人眼前一亮而充满感动。新中国发展中的小城镇成千上万个,被人忽略的杂乱无序的真实感在周栋画中被绘制出来,放大在人们面前。冰冷的,无序的,嘈杂的,混乱的小城景观背后,是无数个平凡的人们努力生存于剧变中的中国社会,生命无奈却鲜活而充满渴望。周栋说:“我渐渐关注的是迷失在外界迅速变化中的人与景。”那些不起眼不引人关注的景,人,物,在周栋笔下无比鲜活。他大部分作品通过现场写生的方式直接完成,他抱着画板穿梭于小城镇的车水马龙之中,在喧哗躁动的小城声音下,将时代剧变之下的中国式景观和人们的生存环境放大呈现。周栋的艺术创作语言是朴素的,却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你直达中国现实的本质,感受到平凡生命的热度。他深入第一现场,把自己在现场的第一感觉拿着画笔写生出来,现场是躁动的,嘈杂不安与惆怅的,最后留在他的画面中成为永恒的一瞬,变为与艺术家共同成长的社会真实缩影之一。

郭剑  书 (灰)  布面油画 60x50cm  2014

  郭剑(1982-)

  生于1982年的郭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08年开始的“宝丽来系列”里,描述了两位分开的曾经的恋人形象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心境场景的画面,干净明亮的色彩,卡通漫画般的人物,孤单的思绪感充满画面。从2011年开始,“折纸”成为其作品里最重要的表现元素,郭剑将“折纸”置入他平面的油画布上,展现出意想不到的空间效果。儿时常玩的千纸鹤,折纸的青蛙,衬衫等等一跃从三维的折纸空间出现在郭剑细腻的平面油画布上,背景处理很简单,并置其中的折纸物像也由简单的几何色块构成。他将原本常见的折纸物象不断演变发展,从现实中抽离,用可控的油画色块与线条创造出一个新的空间秩序。郭剑认为折纸和我们的人生很相似,他说:人从降生下来是一张白纸一样,伴随着成长会经历很多事情,就像折纸一样反复折叠,不管走向成功或者失败都会走到生命终结,成为固定的形状。在折叠到最后你可能是黑天鹅也可能是个纸团,我觉得这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你经历了折纸的这个有趣的过程,有些痕迹是你无法抚平的。”这大概是他后来采用“折纸”作为画面空间与色彩探索重要来源的原因之一。他干净简洁的画面表达传达出艺术家本人情感的细腻与对于生活敏锐的捕捉力,艺术家对于画面的主观安排,最终以不脱离形式美的架上绘画与雕塑主观呈现,这是属于郭剑的现代主义。

赵博 荒原--疲惫的行者 综合材料200x160cm  2013

  赵博(1984-)

  84年出生的赵博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画面常常处于一种荒原的广袤图景之下,一种不确定的没有归属感的不安情绪隐匿其中。金字塔可以被放置在一望无际的冰川之上,或是一望无际的花海之下飞机的残骸弃至其中,有废墟,有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也有落光了树叶的枝杈。视觉感官上的梦幻美丽之后,濒临灭绝的动物形象或者英雄宇航员的形象并置其中。赵博将他选择的物象放置于原本不属于它们的赵博创造的视觉图景中,一种超现实的具有荒诞性的梦幻色彩是其作品的最大特点。错误的不合逻辑的并置之后,隐藏着赵博个人发现的人类当下的真实意识状态。他希望观者掉落于他创作的意识图景之中,剥离现实状态下的虚拟感官世界,重新对自我生存意识状态的真实性进行反思。画面中一面是现实,一面是虚幻,赵博扎实的学院写实功底让他自由地将现实与虚构在同一画面中并置,由具象描绘作为切入点,最终衍生出一片非现实的暗藏着矛盾与冲突,看似和谐其实并不协调的视觉图景。他用他的画笔谱写出一部视觉图像上的“百年孤独”,画面中的节奏与旋律最后达成整体的和谐,画面中的每一个点,线,面或者不同色块最后形成的整体画面最终都表现着艺术家本人对于生命状态下产生的意识形态所赋予的含义。他不停止的思考,他对待生活的诚实,最终没有使他陷入概念化的程式之中,并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找到一个发人深省的美丽新世界。

陶发  圭山旅行   布面油画  120x136cm 2015

  陶发(1984-)

  陶发是苗族人,1984年出生于云南,毕业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毛旭辉的得意弟子之一。云南之于陶发,就如塔西提岛之于高更,他受苗族起源神话与先秦古籍《山海经》的影响,作品充满神话般原始而神秘的张力。古朴的青色在作品中大量出现,其作品都不是对社会大批判式地书写,而是寄情于自然,寄情于伴他成长的云南山林,注入少数民族的泛灵信仰,将其笔下的树与山注入灵魂与生命。他常常在饮酒之后作画,借助于酒精让大脑处于眩晕状态,拿起画笔,颜料在画布上自然流淌,源源不断地生成在画面中的无意识。画面中常出现类似符文的符号编码,像是一种神秘文字在画面中呢喃自语,传达出神秘自然的原始古朴之美。陶发将他从小常常面对的荒山,树林或者庄稼地赋予灵性与诗意,他的作品里没有社会性,却能让观者徜徉其中,重新发现平常自然世界中的另一番景致。他的创作状态是极度自由的,充满情绪感的同时,直指生命的原始状态。东方古意的缤纷色彩,自由随机不加雕琢的线条,构筑出一幅幅浑然天成的远古之美。

荀贵品 等待X 布面油画150x200cm2013

  荀贵品(1985-)

  毛旭辉的学生之一,1985年生于云南,毕业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荀贵品采用色点造型的方式将日光普照下云南这块土地上的乡村景象加以描绘。他将这些平常的乡村景象经过自己的视觉认知进行筛选,最后用色块抽象概括于他的画面之中,形成一种扑朔离迷,幻化缤纷的视觉观感。在毛旭辉的学生中,他应该是最勤奋的,他虔诚地将自己对于自然生命的直接感知具体地描绘于画布之上。那些不起眼的乡村红土地,菜园子,核桃树,随处游荡的公鸡们都朴实地存在于荀贵品绚烂的画面上。他用色块对于画面中光线的表现受印象派的影响,有些作品,我们看不到光线来自何处,却觉得他的画面每一处都洒满了光。他把他的创作完完全全交给了自然,交给了从小伴他成长的云南大山,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红土都成为他最直接的灵感来源。正如荀贵品自己所说:“我的土地就是画布。我希望能和花草树木交流成为泥土里的一棵种子,融入大地的怀抱。在不断地内化与自省中感悟自然哲学精神。自然是可葬身之地,任何一处都将是生命最好的归宿和精神家园。”

鞠方 地平线·一页肌肤2 布面油画 80×90cm 2015

  鞠方(1985-)

  生于1985年的鞠方毕业于沈阳大学油画专业。他的作品视觉呈现上很容易让人用“抽象”一词做一个最为简单的描述。有意思的是,艺术家本人从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抽象绘画。艺术家在作画前常常需要三角函数或是简单的一些几何图像的计算,这往往决定了之后画面中每一条线,每个色块的具体位置。最初的创作由画一本书开始,他对于书的描绘承载了他本人对于生活或是人生的最直接体验。在他重复的一遍又一遍的劳作之中,无数条不同颜色的直线组成了面,通过其中的微小差别去塑造每本书中页与页之间缝隙产生的空间感。他迷恋于视觉上这样的感觉,画面中极为微妙的产生空间感的那根“线”背后付出了艺术家极大的专注与努力。这一页一页的没有文字,被艺术家主观选取不同颜色来描绘的书最后被极简化,用抽象的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画面颜色的选择也被他严格地控制在同一明度之下。抽象之后即为具象,在艺术家的画面中不存在绝对的抽象,也不存在绝对的具象。抽象还是具象?取决于每个不同的观众观看他画面的角度。鞠方的绘画语言构成建立在极其理性的数学化的精确计算之下,最终以书为载体,记录他对于生活的感性化认知。


张子叶 会发光·6  布面油画  200X 200cm  2015

  张子叶(1988-)

  1988年的张子叶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张子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稀释油画颜料的方式在其绘画创作中表现出中国水墨的氤氲与流淌之感。没有油画这个媒介惯常出现的 厚重感,而呈现出一种灵动飘逸似乎可以呼吸的画面效果。画中的对象多为美丽的少女或者动物,一张张美丽的面孔跃然画上,每个面孔背后却有种说不出的青春哀愁。像是所有人记忆中的青春,那段时光如同这斑驳的画面一样,变得扑朔迷离。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离青春的时光越来越远。张子叶说:“画画这件事,让我感觉幸福,并且为之骄傲。”张子叶用画画这件事,把我们拉回到属于各自的青春岁月,她的画告诉我们,青春是美丽的,但同时也是苦楚的,青春的成长伴随着疼痛。疼痛之后,各自长大,却再也回不到那段青春缥缈的时光。某些时候,画家变成了一个说故事的人,画者用画笔用心捕捉记录下普通人眼中的一些不经意,最后变为一幅美丽的画,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沉睡过去的一些记忆。年轻的张子叶更愿意称自己为画者,这个时代,踏踏实实画画的年轻人不多,子叶是其中一个。

  在我看来,没有放弃绘画,作为画者,就意味着没有放弃现代主义的表达方式。最终的呈现依旧追求着“艺术美”,没有放弃形式主义的表达诉求。邀请的这7位艺术家创作风格各异,唯一的相同点是都为80后,都选择用架上绘画为主要的创作方式,进行着各自在当下的现代主义艺术实践。这些年轻的80后艺术家,他们在创造新的绘画语言的路上,以强烈的个人化的图式表达,在不断的艺术探索过程中,丰富着现代主义艺术的面相,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2015年12月15日

 
责任编辑:admin